玄甲周记(11月27日)
复苏与去杠杆(二)
一、复苏
在疫苗利好等消息提振驱动下,全球开始交易海外市场的复苏和通胀逻辑,叠加耶伦成为潜在财长人选,市场对于后续美国政策力度再度燃起希望,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股市中价值股和周期股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上证50大有一骑绝尘之势。
我们目前持仓为全市估值最低组合,估值进一步修复,持续创新高,只是时间问题。
二、低估组合
市场在紧货币打破刚兑和全球经济景气回升顺周期逻辑下,低估+业绩高确定性龙头企业最容易被市场验证,此类资产在中长期市场周期最稀缺,市场在2021年之后也最有可能的是走出 2017年的大蓝筹板块核心资产的逻辑。
而公募基金内部等11月底业绩考核完,自然会有大量资金进行换仓。作为趋势投机的公募基金,如果换仓行为短期过于猛烈,就会再次重演一次踩踏性的换仓行为,也是一种金融行为学现象。大金融板块最近估值修复猛烈,可见经济复苏对其业绩的修复、提振逐渐是明确的一致性预期。
当然,AH股目前撕裂程度还是非常大,我们在港股还能选择到一些极其便宜的标的,进一步强化组合。比如集采背景下的一些医药龙头能否估值打的更低,比如互联网反垄断背景下港股为主的互联网科技龙头公司能否迎来二次探底的逆向布局机会。
三、去杠杆
而随着2021年经济复苏,信贷宽松导致高企的政府债务及居民杠杆如何降低,防止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将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问题。
去杠杆政策包括:
1、加息(银行渠道加息)
2、加税(包含消费税奢侈税)
3、金融降杠杆(加快回收贷款,包含资管新规)
4、直接融资(IPO加速)
5、反垄断(互联网行业为主)
6、各行各业“集采”(化药、医疗器械、生物类似药)等。
低估的修正还将持续,我们持有的冷门资产可能在未来一两年成为市场的明星资产,我们将不断检查、核对、调整我们的持仓清单,确保得到市场充分验证。
接下来,如果年前市场能再进行一轮不错的调整,那么,有望能迎来一波不错的跨年行情(资金换季驱动)。
四、网下打新增强流动性
网下打新无风险套利方面,我们推出诸多叠加网下打新的基金产品,主要为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