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周记(12月4日)
复苏与去杠杆(三)
一、复苏与顺周期
本周延续在疫苗批复利好驱动下,高位股继续杀跌,顺周期低估龙头继续修复直到估值也基本也达到了历史估值顶部后进入盘整,目前其所处历史估值水位较高,使得性价比进一步降低,但还是比大幅杀跌的高位股性价比突出。而港股的医药、地产修复低于预期,基于我们目前持仓为全市估值最低组合,进一步估值修复只是时间问题。
未来,市场在紧货币打破刚兑和全球经济景气回升顺周期逻辑下,低估+业绩高确定性龙头企业最容易被市场验证,此类资产在中长期市场周期最稀缺,市场在2021年之后也最有可能的是走出 2017年的大蓝筹板块核心资产的逻辑。
全面注册制且信贷紧缩背景下下,大象起舞就是稀缺性蓝筹资产的表现。
而公募基金在后续的换仓追逐排名以及去杠杆可能带来的出逃冲击上,我们早有预案,在比较早清仓了公募超配的消费医药科技,而在近一年多独守一偶,不断收集高性价比低估值AH标的。
当然,AH估值溢价差目前撕裂程度还是非常大,我们在港股还能选择到一些极其便宜的标的,进一步强化组合。
比如集采背景下的一些医药龙头能否估值打的更低。新一轮的医保谈判及2021年的第四轮集采进一步压制了我们港股医药持仓的估值修复动力,耐心等待市场担忧消散重新上行。其中,best in class的原研药有望引来beta爆发。
比如互联网反垄断背景下港股为主的互联网科技龙头公司能否迎来二次探底的逆向布局机会。互联网等配置板块,若反垄断对相关企业肢解方案超预期,自然会再次给予20倍以内买入垄断互联网企业机会,我们会再将部分仓位配置下去。
二、去杠杆
目前我们整体的资产配置及基金持仓组合上,也在进一步精细化评估去杠杆的各种场景下的影响,并准备相应的预案。
短期而言,随着2021年随着经济复苏,信贷宽松导致高企的政府债务及居民杠杆如何降低,防止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将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问题。
低估的修正还将持续,我们持有的冷门资产可能在未来一两年成为市场的明星资产,我们将不断检查、核对、调整我们的持仓清单,确保得到市场充分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