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周记(12月25日)
复苏与去杠杆(六):疫情的中场扰动
一、我们身处什么估值水位或周期阶段
1、市场估值水位不低,但不是全面泡沫,而是两极分化,有鲜明结构性特色,这个问题我们周报不止一次分析到。即大面积的百倍高景气及极度悲观的2倍地产共存。整体上,如沪深300本周继续站上5000点,继续创造历史。全面注册制下的指数牛市味道又多了一点。高估的消费医药科技,只能回避。低估的银行保险地产出行,以及港股在调整中的互联网巨头、医药巨头,我们正在积极提升仓位,应对下一轮估值猛烈修复。
二、复苏背景下顺周期龙头的业绩反转
当然,目前社会整体的杠杆率已突破了历史新高,A股市场也在近几个月两级分化后展开了高估不跌,低估补涨的季度节奏。
2021年,市场面临复苏带来的业绩修复、反转及去杠杆收紧流动性双重预期,想必波动在所难免。但,目前我们手握低估值组合,等待的就是复苏后带来能持续几年的高成长。在近几十年的股市历史上,资产估值修复周期,不超3年。
在长期的股市上,优质资产始终还是结构性的存在,我们只要手握此类安全又能涨的资产,新一轮的收获是可预期的。
三、2021年低估蓝筹大年
未来,市场在紧货币打破刚兑和全球经济景气回升顺周期逻辑下,低估+业绩高确定性龙头企业最容易被市场验证,此类资产在中长期市场周期最稀缺,市场在2021年之后也最有可能的是走出 2017年的大蓝筹板块核心资产的逻辑。
全面注册制且信贷紧缩背景下下,大象起舞就是稀缺性蓝筹资产的表现。
未来,我们也将不断收集高性价比低估值AH标的,以此力求为投资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回报。
目前,AH估值溢价差目前撕裂程度非常大,我们在港股还能选择到一些极其便宜的标的,进一步强化组合。这是港股下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
四、去杠杆与防风险
目前我们整体的资产配置及基金持仓组合上,也在进一步精细化评估去杠杆的各种场景下的影响,并准备相应的预案。
短期而言,随着2021年随着经济复苏,信贷宽松导致高企的政府债务及居民杠杆如何降低,防止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将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问题。
有了2018年下半年运动式去杠杆的经验,本次动手术是否还是杀猪刀,抑或能精细化更平稳,我们拭目以待。
但不管风险如何释放,我们都将会把握波动、调整带来的机会,进一步收揽更多高性价比资产。
五、网下打新增厚防御能力与收益
网下打新无风险套利方面,我们推出三类网下打新基金产品:
无论是新股给价值投资组合带来的收益增强,或者完全对冲后去获得新股无风险回报,都将是我们为了应对去杠杆各种场景带来的可能性冲击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当下投资人必须重视的有效防御武器。